好在机身高度仍然得到了控制,没有变成F35那样不协调的肥鸭子外形。
601所的几名代表显然早就料到了这个方案会给现场带来一定冲击,所以并没有马上开始介绍,而是专门留了些时间给其他人做个缓冲。
直到几分钟后,现场逐渐重新平静下来。
众多与会者的注意力也重新汇聚到了601所代表们的席位之上。
“正如杨同志刚才所说的那样,如果只是跟随F22的技术思想,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超越其性能的产品。”
孙琮一开口,就是一個以牙还牙,直接用对方说过的话开头:
“从技术原则上讲,翼面在提供了飞机飞行基础的同时,也一并增加了气动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而不同翼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飞机隐身设计领域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尝试在不影响升力和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减少翼面的数量和面积,并最终得到了这一采用半无尾布局的技术方案。”
“关于这一布局本身,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并不陌生,除了最典型的YF23方案以外,波音在JSF项目中推出的X32验证机,虽然严格来说属于无尾大三角翼加双垂尾的常规布局,但在通过减少翼面数量来提高隐身性能的思路上却是一致的……”
“尽管我们国家过去并未正式服役过半无尾布局的飞行器,但我们所通过对‘暗剑’无人概念机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定设计经验,并且对于该布局的控制逻辑进行过多轮地面测试……”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