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
在解决掉发汗冷却这个最大的技术难点之后,整个验证弹的研发也随之进入了快车道。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同类型研究,华夏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呈现出一种相当奇特的状态——
别人快要抓破了头的构型和冷却问题在这边几乎是一上来就被顺利解决。
真正困扰常浩南他们的,反而是“达到高超音速”这件事情本身。
事实证明,哪怕已经选择了高空发射加液体动力,但对于现阶段的华夏来说,要想全程在大气层内把双锥体弹头推进到预期速度,仍然比预期当中困难得多。
常浩南本人并非火箭动力专家,而且很多关键问题都是受到工业能力限制。
比如大部分为了新一代火箭研发而建设的配套设置和产业都还没有落地,他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厉害,也最多只能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不可能凭空搬出一座工厂或是一条流水线。
所以,从项目伊始,弹头部分的测试就被单拎出来,计划在半年之内优先完成。
至于试验方式,则选择了一个比较邪性的路子:
拿一发中导出来,打高弹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