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这趟回京城,参与力学所的破膜试验只是顺便,主要原因还是要为高超验证弹的弹头测试做准备。
借助JF8A和JF10两套冷风洞,航空动力集团和航天科技一院对于双锥体基本构型的研发相对顺利。
尽管升力系数和内部空间还没有优化到理论极限,但对于当前阶段来说,也已经足够用了。
尤其是在结构强度和外形减阻方面——
航天一院当年的双锥体火箭方案之所以没能继续下去,主要就是因为没能做好力学层面的计算,导致首次测试就宣告失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今他们再次得到机会,自然要在上一次掉坑的地方小心再小心。
不过,广义范围内的锥体外形却有一对从原理上就难以解决的矛盾。
头锥曲率越小,越有利于减小波阻。
而头锥曲率越大,则越有利于降低气动加热量。
既然双锥体弹头在力热平衡中选择了倾向于减阻,那么对于头锥冷却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了。
在年初那次工作会议之后,常浩南根据系统提供的分子力学计算结果,把一种全新发汗材料的研究任务交给了早已留校任教的栗亚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