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双方都乐此不疲。
所以,对于从60年代参加工作,几乎完整地经历了这一阶段的姜甫和来说,他脑子里的概念也自然就是如此。
但常浩南虽然已经重生了快两年半的时间,但他真正受教育和学习做项目的时间是上辈子的21世纪初。
在那个阶段,各国对于装备性能的宣传逐渐转为务实,很多过去投机取巧的习惯也逐渐得到改正。
更重要的是,华夏逐渐开始建立一套自己的工业话语体系,不再完全跟着国外走。
虽然到了2010年往后,随着互联网思维逐渐兴起,无论国内国外,在PPT上画大饼的习惯又重新出现,而且甚至比冷战时期更加疯狂,但那个时候常浩南的学术习惯已经基本定型,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才出现了一些跟这個年代“格格不入”的想法。
而另一边的姜甫和在听到常浩南的解释之后,直接就是一个肃然起敬。
在他看来,常浩南这都已经不只是脚踏实地了。
完全是自己在给自己上难度。
要是按照过去的国际惯例,眼前这涡扇10直接叫“推重比10一级航空发动机”都没有任何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