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甫和的猜测自然是对的。
常浩南和他二脸懵逼地对视一会之后,点了点头:
“虽然从严谨的工程学角度来讲,在真正打开加力燃烧室,把数据给测出来之前,我都无法保证情况一定会如何。”
“但是……至少就我的目标而言,确实是要把涡扇10的海平面加力推重比做到9。”
说到这里,或许是觉得刚才姜甫和说的那段内容可能引发歧义,所以又补充了一句:
“我是指,真正的9,不是四舍五入的那种。”
实际上,两个人之所以在这件事情的理解上面会出现分歧,主要还是因为时代背景不一样。
在90年代这会,大家的主力装备实际上还都是70-80年代开始研发的产品。
(当然,华夏这边的主力装备大部分还是50-60年代的……)
而在冷战时期,铁幕两边不管是单纯出自面子因素,还是出自给对方施加军事和心理双重压力的实际考虑,都会倾向于把自家装备的性能尽可能往高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苏两国都长期沉迷于用经过特殊改装的飞机去刷记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