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83章 树个正面典型 (1 / 6)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长期以来,航空发动机领域实行的是“型号牵引”,也就是单纯把发动机看作是一个飞机部件的原则。

        在当年航空工业刚刚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以仿制和许可证生产为主的阶段,这种模式确实有利于集中本就较少的资源,在短时间内攻克重点型号的生产。

        但随着华夏的技术实力逐渐取得进步并走向自主研发,这种思路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最主要的便是各研发单位,乃至同一研发单位的不同型号之间各自为战,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承接关系。

        每个航发项目都从零开始,还随时有可能因为失去装机对象半途而废,研发效率自然不会乐观,这种玩法哪怕是搁在英美苏之类的国家也根本吃不消。

        再加上航空发动机领域底子薄、投入少,就导致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型谱缺口很大。

        型号牵引所带来的弊端影响相当深远,在前世甚至一直持续到了常浩南重生之前。

        比如看上去哪哪都比教练9更好的教练10,就长期受到发动机供应不足的困扰。

        其配套的对标AI222-25发动机国产型号,涡扇17“岷山”历经多次上马又下马的波折,始终未能实现装机量产。

        单从技术上说,这种连加力燃烧室都可以不带的小推力涡扇并不复杂,至少不可能比涡扇10和涡扇15难度更高。

        之所以一直拖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型号牵引”模式下,哪怕一款小推也要从零开始造轮子(比如测绘仿制AI25的涡扇11就搞了10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