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道通信中继星不需要很大,有24个转发器已经足够了,东方红三号现在应该是很成熟的平台,我可以先给你提供一些网络编码技术的硬件需求,最好是能在立项之前就把卫星总体设计在纸面上解决掉,明年正式立项之后,只需要进行设备调试和软硬件适配就行,两年时间完成不算夸张……”
张维永,没说话。
只是瞠目结舌地看着常浩南。
好家伙,别人预研是研究可行性,最多加上一些关键技术节点的论证。
本质上是一个管理类大于技术类的过程。
结果到您这,预研是直接把项目干完一半是吧?
常浩南也看出了张维永的惊疑不定,于是搬出了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
“放心,我之前带队伍开发涡扇10,还有那台重型模锻压机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
“前期经费肯定不足,但结合过去的开发经验和技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实验,还是能正常推动进度……”
“……”
接下来,常浩南花了大概十分钟时间,向对方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