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0章 设计一个DSI进气道练练手 (2 / 10)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在使用三元可调式进气道的01号原型机首飞之后还要进行大改,那就非得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数据才行。

        而恰好,高级教练机的常用速度范围远远小于战斗机,相对传统的气动布局在优化难度上也要低于使用鸭翼+大三角翼配置的歼10.

        属于完美的练手机会。

        “孙工,接下来我要讲的内容,你一定要确保完全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马上问我。”

        常浩南打开自己的电脑,调出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几个设计文件,然后示意孙惠中从旁边搬两张椅子过来。

        对于如今的他来说,很多时候已经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尤其在身边还有个帮手的情况下。

        “明白。”

        孙惠中很快坐到了旁边。

        “关于DSI进气道的基本原理,我在蓉城的时候已经讲过,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锥形激波本身的特点,在进气道唇口处的凸包表面形成一个很强的压力梯度,把这个位置的机身附面层直接吹到进气道口之外,以降低附面层对于进气效率的不利影响。”

        说到这里,常浩南调出一张他前段时间让姚梦娜帮着绘制好的压力分布图,是用一个理想状态下的DSI进气道模型测试出来的。

        从上面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凸包结构利用压力差将激波直接“推”了出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