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架被众人寄予厚望的电战飞豹也日益展露出其在图纸上的最终形象。
由于在常浩南参与进来之前,飞机的改装工作就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而后续改装的工程量也并不算大,因此很快就到了可以重返蓝天的时刻。
当然,试飞这种事情还是比较严肃的,不是找个飞行员上天飞一圈就行。
相关的数据记录采集工作,以及飞行安全保障都需要申请试飞院那边协助完成。
要是赶上僧多粥少的时候,就需要排队了。
而常浩南去申请的时候,就被告知当天下午正好有一架新型号飞机要转场到阎良做测试,并且还有外国代表团参观试飞过程,所以最快需要三天之后才能轮到他们的歼轰电7。
时间倒是不长,等得起。
不过常浩南依然有些好奇是哪个型号要准备出口了。
90年代华夏空军装备出口的重头戏除了老生常谈的歼7M之外,另外一个就是K8,而且也是按照各国需求进行深度定制。
这种平直翼的亚音速小飞机很适合作为低成本的对地攻击机,比如一些东南亚国家就会要求增加挂载英制航弹的功能。
除此之外就是些运12还有直9之类的零零碎碎,但这些型号基本不涉及改造,也就基本没什么往阎良转场飞行的必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