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1章 最年轻的船王 (3 / 7)

作者:水下野鱼 最后更新:2025/7/2 12:46:28
        秦志业又说道:“再说,按照船只数量,杨生比起董浩云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只是因为他手下有不少油轮,一个油轮基本上都在5万吨以上、甚至10万吨的,这才拉开了吨位差距。”

        “是啊,只靠小货轮,吨位上的确不够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这个时代的普通货轮,基本上都是万吨级别,不是因为造船技术做不到,而太大的货轮,在后期运营中很不划算。

        因为货轮越大,那在码头人工卸货装货的时间就越长,这对于码头或者船东都是不可接受的时间损失。

        而大宗商品(矿石、粮食等)的货轮、油轮,以及未来的集装箱货轮,都是可以做的很大的,5万吨、十万吨乃至更高,因为这些商品,是有着可以快速上下船的方法,不依赖缓慢的人工搬运。

        比如船王董浩云,在1959年就在日本下订了10万吨级别的油轮,而这前后,也还有不少艘超过5万吨级别的油轮、大型货轮等等,因此在吨位上自然远超过杨文东了。

        郑玉华跟着说道:“油轮生意比较难接,一般都是有经验的船队才能成功,我们长兴船运还是太年轻了点。

        等这一次24艘货轮整合完毕,那下一次,我们就可以尝试订购油轮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杨文东同意说道。

        石油的运输生意,肯定是要做的,这时航运行业最赚钱的市场,特别是等到67年中东危机爆发之后,据说一艘大型油轮,一年左右就能回本。

        甚至连怡和集团,都想拿怡和大厦(70年代初香港最高大厦)与包玉冈换一艘20万吨油轮,却被后者拒绝了;这件事也成为了包玉冈一辈子的后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