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阿尔本、勒克莱尔、维斯塔潘还有周冠宇和诺里斯。
几乎每一届或多或少都有那么几个冠军的有力争夺者,都说战士的伟大是因为有着同样伟大的对手承托,这句话放在赛车手身上也是一样的。
但唯独到了束龙这里像是彻底断代了一样,这才第二站结束今年的年度冠军就基本已经不会出现其他变数了,所以到底是某个人太强还是其他人太弱?
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观众和解说之中,对于各支上级方程式车队的领队和青训体系的话事人也同样是如此。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原本应该是受到各路体系疯抢的超级新人,居然莫名陷入到了一种被冷落的状态。
似乎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着那华丽的战绩之下可以偶然露出一只虚浮的马脚。
有人说,那些领队都是傻的吗?不会去看看圈速?
事实上圈速才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地方,赛道的抓地力在一个维护周期内是一种先增后降的演化趋势。
束龙的圈速比此前的每一届的圈速都快,可能只能说明经过胎胶的不断堆积,赛道现在的抓地上限更高。
至于为什么束龙的对手们平均圈速都比前面那几届的慢呢?
大部分人只会觉得是因为他们菜,只会感叹欧洲整体赛车水平的断代和下滑,丝毫不会去考虑是不是因为赛道的老化导致了抓地力上限的减弱,因为那解释不了为什么有人就能跑出那个速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