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这菌菇长得好,是您伺候得用心吧?"老段举起摄像机,镜头对准阿婆粗糙的手掌。
"可不嘛!"阿婆把竹篓往老段跟前送了送,指甲缝里的木屑沾着水珠,"肖书记教我们用玉米芯当菌棒,说这叫''变废为宝''。
我家那口子原先蹲墙根抽旱烟,现在天天蹲棚里数菌丝——比当年数我陪嫁的鸡蛋还仔细!"
小林的伞悄悄往老段头顶挪了挪。
这个总在拍摄时缩成背景板的年轻人,此刻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老段老师,祠堂的''三不原则''公示图,您要不要看看?"
祠堂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时,穿堂风卷着雨丝扑进来,吹得墙上的红榜猎猎作响。
小林指着最中间的公示图,喉结随着讲解上下滚动:"这不是镇里发的文件,是全村人围着火塘开了七夜会,一条一条投票定的。
不截流补贴,不占村民地,不替懒人兜底......"他突然顿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示图边缘的毛边,"肖书记说,规矩写在纸上是死的,刻在人心上才是活的。"
老段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沙沙游走。
他注意到公示图右下角有排歪歪扭扭的签名,最末尾是个圆圈——显然是不识字的老人按的手印。"为什么敢把监督流程全公开?"他突然抬眼。
小林没接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