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0章 谁家祖宗不疼子孙 (5 / 6)

作者:高山望月 最后更新:2025/8/8 19:36:09
        月亮爬上祠堂飞檐时,肖锋站在晒谷场上,手里攥着连夜印好的“三不原则”实施方案。

        纸页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下面的全村建设用地分布图,红色标记的“产业区”和绿色标记的“保护地”像两片交叠的云。

        夜风卷着新翻的泥土香扑过来,湿润而温热,像大地的呼吸。

        “不动祖坟,不毁风水,不弃发展!”他提高声音,晒谷场的灯突然全亮了,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声音在空旷场地上回荡,像钟声撞进人心。

        人群里炸开一片议论。

        周阿婆踮着脚往前挤:“我签!我孙女儿说这叫‘参与感’,我得给她露一手!”李瘸子摸着分布图上的绿色标记笑:“祠堂后边那片竹林,我爷爷说‘竹有节,人有骨’,标成保护地,对味儿!”

        小林抱着笔记本从人群里钻出来,眼镜片上蒙着层雾气,呼出的白气在冷夜里凝成细珠:“肖书记,我把今天的会记整理成‘祠堂故事集’了!”他翻开手机,屏幕上是张老照片配一行字——“张二婶奶奶的红薯筐:手干净了,心才睡得着”,“李瘸子爷爷的拐棍:老祖宗的地儿,脏不得”。

        镇政务群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像远处溪流的轻响。

        肖锋扫了眼手机,有人留言:“这哪是政策,是给咱心里砌墙根儿。”他没转发,摸出随身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写下:“人心可借,不可骗。”墨迹缓缓晕开,像一句沉入心底的誓言。

        手机震动时,尾号7371的消息跳出来:“你建的不是大棚,是信任基建。”

        肖锋望着晒谷场尽头的祠堂,老灯笼在风里晃,把“家风评议会”的红纸照得暖融融的,红光映在脸上,像被祖辈的目光轻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