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旱涝保收,还能从外商身上,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
国家同样因此感到满意。
因为外币无法在华夏内地流通,工人发工资都需要转化为人民币,外币就留在了政府的手里。
应该说,这种模式最初实行的时候,职权分明,效果卓著,让合作双方,还有国家都心满意足。
完全就是多赢的局面。
但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因为当时国内的工业原材料,几乎所有的高级货样样紧缺。
国内的企业要想进口,除了要缴纳高额关税之外,还必须经过外贸部门或者物资局调配。
很快,那些为外商代工的工厂就渐渐发现了一个不费吹灰之力的发财窍门。
只要他们每次以外商的名义,或者通过外商进口原料,如果数量比实际生产的需求多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