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他都要彻底清除一切可能威胁大清的隐患——准噶尔必须灭绝。
在这场战役中,他将自己冷酷如机器的政治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不留后患,他竟下令对准噶尔进行灭族。
第三次西征时,他指示清军:凡遇草原上的人,当即诛杀。
若是大批人群投降,不可立刻处置,因为人多一时杀不干净,“难免有一二漏网之人,将消息传出,引其他部族逃散”。
至于后世如何评价这份残酷,他毫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在自己手中把隐患一劳永逸地清理掉。
自康熙、雍正以来的权力积累,到乾隆手中已臻极盛。
尤其是军机处设立之后,中央集权发展至顶点,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因素几乎被一扫而光。
可以说,在乾隆手里,清朝几乎避开了封建王朝的所有弊端,走到了封建帝制的极致。
结果……大清还是迎来了历史的“版本更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