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装机后,功耗巨大,需要重新设计载板,并使用超导体材料作为电路。
但咱有石墨烯,可以提高电流的电压、电容,以及电子信号的传导速度。
可能会有人说,如此麻烦,成本肯定很高,能实现商业化?
哎,这涉及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
咱不追求太高性能,采用5年前的库存芯片,比如AMD的K6-III处理器,250nm制程工艺,约1200万个晶体管,现在售价大约10美刀。
而今年的奔腾四处理器,采用90nm制程工艺,约有5500万个晶体管。
需要注意的是,芯片制程工艺的提升,主要影响芯片的功耗、发热量以及集成度,而非直接提升运算速度。
或者说,制程工艺越小,相同面积内可以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多,理论上能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