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就是永乐三年的时候,随着国内贸易和对外海贸带来了超乎预期的财政收入,户部不仅还上了从工部和兵部借的钱,更是有了盈余,因此在“黄河国债”的帮助下,就有了治理黄河的必要资金。
之所以要这么着急,不再等一等,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漕运。
张信从漕运总督去职了,但漕运的问题除了贪墨以外,却更加严重了。
因为要建设北方,所以很多物资都需要通过漕运来运输,不能全靠海运,这里的道理很简单.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嘛,元朝灭亡可谓是殷鉴不远,大明也不想一下子就把漕运给废了,以至于又出现一只独眼石人来。
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作为北直隶赖以生存的经济动脉,纵跨五省绵延上千里,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里面最复杂的就是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汇节点。
而问题就在于,管理河道的,是河道总理;管理漕运的,是漕运总督。
河道总理衙门设在山东济宁,漕运总督衙门设在江苏淮安,两地相隔上千里,交流沟通极为不便,信使跑一个来回就得十多天,而且互相之间还有利益冲突,这两个衙门之间常常互相踢皮球。
毫无疑问,这样肯定是没法治理黄河的。
因为治理黄河的前提条件,就是有一个能够调配所有资源、协调所有衙门的机构。
而威权极大的隆平侯张信,也正好因为清田事件,被从漕运总督的位置上撸了下来,这就有了成立一个新机构的前提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