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一十六章 细胞 (3 / 19)

作者:西湖遇雨 最后更新:2025/8/4 16:29:35
        于是,张载的“太虚”在程颐这里就被替换成了“理”。

        这也就是刚刚所言程朱理学的宏观微观二分法,也就是理气二元论的根基所在。

        之所以要对此进行梳理,就是要说明,在张载时代,最初的气本论是“太虚和气”,而到了程颐时代,就成了“理和气”,再到朱熹时代,进一步延伸成了“天理和人欲”。

        所以,理欲之辩和理气之辩虽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从本源上来讲,是有密切关联的。

        既然“理”是拿来平替“太虚”的,那么谈论到底是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肯定不能单就“理”上面来论,否则的话,理学家们拥有的论据是近乎无穷多的,而且论点非常详实。

        而姜星火的思路,反方的众人也都猜了出来。

        姜星火要追根溯源,从“气本论”的根源上来找破绽,继而攻破程颐和朱熹那套不是很牢固的理气二元论。

        果然,姜星火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命中要害。

        “世上有气,焉有太虚?气者,可称物质,亦可称原子,而无论是何等称呼,都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是一定有这个东西的.可所谓‘太虚’,谁能证明?”

        这一步,是绝对不能退的。

        “理”是理学家们用来平替“太虚”的,现在的程朱理学,很少提“太虚”这茬,但你不能不承认,因为如果你不承认“太虚”的存在,那么从这里平替的“理”,就直接遭到了动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