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大宴会,其实也就是蒸了很多粗面做的馒头炊饼。每人最少能分得三个,然后有能看到蛋花和肉沫的腌肉汤,还有不限量供应的菘菜(中古白菜)。
放在洛阳,这样的饭食算得上穷酸,但在边疆,不仅能吃饱,还能吃上肉,就足以让百姓们露出笑容,畅想未来了。
故而在濒临夜晚的宴会上,百姓们乘兴而娱,继而表演起传统的乐舞来。几名夏阳少女围绕着火光,踏鼓而舞,又有几名老人和着鼓声,高声唱着一首汉乐府,歌声喜悦又悲凉,仿佛是故友相逢,又像是穷途之哭。
其辞曰: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这首诗传说是苏武在北海时写下的,他被匈奴扣押,牧羊于北海,十九年不得归故乡,传闻这首诗,是他在草原上偶遇一名汉人,又是悲戚又是喜悦,继而写下的乐府诗歌。
即使时光已经相隔三百多年,可如今听来,依然让人动容流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