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三五七章 改变 (4 / 8)

作者:楞个哩嗝楞 最后更新:2025/7/27 17:11:37
        这个举措自然遭到了反对,又是一大堆的请杀王言之声,百官坚决不同意这个方案的推行。

        于是王言退而求其次,表示在地方上,各地的县官可以请求地方部队的协助。同时地方部队,在巡逻的过程中,如遇到犯罪的人,可以自由执法。

        同时王言也跟杨广解释了一下缘由,本来就支持的杨广,继续支持,百官勉强能接受这个结果,于是此一项权力得以确立。

        在古代,交通不畅,地方大户根深蒂固,其实给谁权力都是一样的。最终也都是地方大户协作的,所谓的哪一方坐大,不如说是哪一方跟地方大户牵扯的深,大家沆瀣一气,地方大户愿意配合罢了。

        毕竟县官都是流官,过去呆几年就走,怎么也干不过地方大户的。从中华有建制以来,不知死了多少的地方官,不是病死的,就是走水烧死的,登高失足摔死的,总之都是意外而死的。但总也不可能有那许多的意外……

        除了这些以外,王言又重新制定了后勤补给的路线。结合内陆漕运、近海海运,以及各地方可支配的粮食等等多方位的因素,优化了后勤配给,提高了速度,降低了路途损耗。

        同时也确立了地方部队的补给,确立了地方需要担负的份额,粮食直接就地解决,朝廷再通过其他方式对地方进行弥补。同时地方部队也分到了一些田地,可以屯田补充相当一部分的消耗,或者是多种一些蔬菜之类,吃的也能好一些。

        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粮食转运,减少损耗,节省开支。

        至于其他的武备、战船等等,那是一直都有专人研究的,有着完善产业的。不过军政分离以后,原本的那些归属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都转到了武备堂那边去。

        别的地方王言管不到,但是现在大隋的军队都是他话事,涉及到的各种生产人员,以及劳役等等,那也是百万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