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48章町畦 (5 / 13)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10/12 20:44:54
        这是斐潜对于汉朝制度的一种态度,并不代表斐潜就因此胆怯,或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是没有错的,每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相对合理性。

        斐潜大可以喊一些什么成王败寇的口号,但是斐潜知道,喊了之后,弊大于利。

        汉代地主豪强取代春秋贵族,也就是小农经济战胜早期的奴隶制,或者叫做早期封建领主经济,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一味的强调指出社会发展阶段不能随意跨越,无疑又是一种过渡简单化的,所谓先进取代落后线性叙事的片面表现。

        历史上的制度,并不能单纯的分出好坏,而且改变的过程,也并非纯粹先进取代落后。就像是汉代地主豪强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过程,包含暴力兼并、政治投机、与旧贵族的融合,很多新地主本身就是旧贵族转化而来的。其取代过程,也是充满血腥、反复,并非简单的先进生产力就可以轻松淘汰落后生产力。

        而汉代之后的士族门阀,也并非是取代了什么战胜了什么,而是在封建地主阶级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形态,体现为高度的世袭,高度的垄断。隋唐之后的也就是在人才选拔机制上做了演进,也不是彻底的打破封建地主阶级。

        最关键一点,任何的统治阶级上台,如果仅仅只是靠所谓的竞争胜利,那么无疑是非常片面的结论。

        因为这所谓的成王败寇,忽视了合法性与社会基础。

        统治阶级上台固然是政治军事斗争胜利的结果,但维持统治远不止于竞争胜利。它需要构建合法性、建立有效的国家机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或促进,至少不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和稳定。

        历史上许多通过暴力上台的统治集团,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些政权、还有施行领主奴隶大庄园经济的辫子,其统治模式未必比前朝更先进,甚至可能是历史的倒退破坏。所以说统治者胜利,不一定其就代表了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或生产力发展方向。

        故而,生产力是否先进,并不能成为统治者上台的前提,还需要考虑历史变革的复杂性。不能以统治者胜利来模糊了阶级内部的演变与阶级取代的区别,这种部分正确的论调,无疑是危险,且具备误导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