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潜所推行的四三二一政治管理系统,原本就是绕过郡县直接构建中央直达基层的治理体系,但是这种垂直管理系统有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问题,就是人。就像是在后世,若是没有大学生扩招,也喊不出什么大学生村官来。
斐潜现在虽然有守山学宫,有青龙寺,但是只能勉强在关中河东之地够用,而山东之处人口密集,需要的这些官吏数量至少是关中的十倍!
而且为了保证官吏不会长期待在一个地方,大概率会出现官绅勾结的情况,就必须实行流官和任期回避责任制,不仅是地方官员不得在本籍五百里内任职,而且还要尽可能的切断其与士族的利益纽带。
这样就更缺人。
等等这些事项,都是需要人手,甚至还需要额外配备大量的监察人员……
人不够,那么就是必须要办教育,而山东教育体系,包括各地的学宫经书什么的,又是在士族乡绅手中,这就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需要乡绅来协助教育,擢升寒门,但是寒门又很快的演化成为新的士族门阀,甚至相互勾结联姻成为区域性,甚至是朋党性质的巨大政治聚合体。
当斐潜将这些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庞统也是直挠头。
兵事如此水……斐潜指着大河说道,若出函谷,便如东去之水,不可复回。
进军山东,在现在的情况下,多半就会出现当年燕国进军齐国的情况,动辄攻陷了多少城,然后稍微有些不对劲,或是在战事僵持之下出现了什么纰漏,难免又是七十余城皆复!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时之间,斐潜和庞统都沉默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