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16章教学教化教西域 (5 / 7)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要论玩弄声音乐,华夏其实早期领先于全世界,而且一出场就有很高的理论支撑。

        在华夏早期的乐理里面,声、音、乐,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声与音的区别在于,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所以华夏早期乐理认为普通的声,基本上都称为噪声,将有节奏有韵律的声,称之为音,而乐一般都是指有内涵的,代表了某种含义的乐章。人与虫豸,动物一样,都有听觉,能够感知外界的声响,但是虫豸和动物只能抵达声的程度,而人类显然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所以这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之一。

        《乐记》之中有这么一句话,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虽然说可能有些绝对,但是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只追求感官刺激的,也就类似于禽兽,而人类么……当然也有只想要感官刺激的,毕竟人类也是有兽性。

        西域之民,亦有乐器,可鼓乐声,然无乐音,更无华章,斐潜缓缓的说道,情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咏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也。今观西域之民,多手舞足蹈者,可知其歌咏之不足,此便为可乘之机。

        不仅是西域人,其他没有什么语言和文化的人,比如西羌人也很喜欢舞蹈。

        就像是有些墨水的,看见大漠会说一句长河落日圆,感觉到了风会说一声入竹万竿斜,而没有什么才情的,或是没怎么读书的,恐怕就剩下了两字……

        这些西域人,有时候他们会高高举着牛尾巴,或是舞动着皮袍,以简单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心情,看起来似乎很欢乐,但是实际上很可怜,因为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方式很少,太少了。

        这就是机会。

        若是在这其中加入潜移默化的引导呢?

        就像是后世米帝搞的那些手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