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刘秀称帝,标志着东汉王朝正式建立。只不过么,虽然从正统的观念来看,刘秀政治集团基本上完成了复汉兴刘的历史任务,但是要从制度上,实际的恢复到全国形势的逐步稳定,刘秀集团的政权依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对待上述隐士,如何安抚、利用好这批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
对此,刘秀及其臣僚采取了肯定、嘉奖这些王莽时期守节的隐士,下诏表其闾,载其高节,图画形象,同时还特地擢拔起用,比如光武就提拔隐士杜林,先是征拜侍御史,后又加任大司空,以展示优厚。
同时,对于不愿意出仕的隐士,也表示了及其宽容的态度,亲自下诏表示说,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并且奖励这些隐士巾帛之物。
当然,从当时的策略看起来,刘秀做的这些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样超规格的,大批量的人才提升,也使得原本隐士的味道开始走样了。
华夏人都是很聪明的,尤其是满肚子文章的儒家子弟,见到一隐一仕之间,便可以从普普通通的郡吏直接提升到了中央大员侍御史,而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话,说不得一辈子都爬不上去,那么最终怎么选,走那一条路,那还用得着说么?
于是乎,王莽刘秀之后,便是越来越多的隐士了,许多人不管有事没事,都隐一回再说。
然后问题来了,若是真的隐了,又有谁会知道深山老林里面的那个家伙,是一个野人还是一个饱学儒生?所以衍生出来了第二个问题,有隐必然有吹,要不然就变成真的隐士了……
大家都在吹,后来就演变成为不仅是隐士在吹,普通士族子弟也要吹,要不然怎么和隐士竞争呢?而怎样吹得有噱头,大体上就可以参考后世某某圈,一张照片一条腿,一根胳膊一撮毛都能吹出花样来,相比较之下,王祥的卧冰求鲤么,其实说出格么,也略有一些,但是要是和后世的那些五毛文章来比较,还是相当含蓄的了。
冀州子弟扒拉了王祥的皮,搅合了曹操的考正制度的铺开,然而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一转身就开始挖坑,这个坑的名字,叫做淫棍,呃,是隐鲲……
曹操开始在邺城大肆点评斐潜的这个外号,表示斐潜既不像是什么隐士也称不上什么鲲鹏,而作为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曹操治下不管是豫州也好,冀州也罢,也都对于曹操的说辞没有什么意见,也不敢发表什么意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