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的所谓隐士之中,有一些确实是因为看到了朝政腐朽,不愿意与之为伍的真性情派,但是也有假借悠然见南山之名,实际上此中有真意。
因为这些隐士,绝大部分都是儒家出身。而在华夏各家之中,儒家是最讲究经世致用、干预社会,以入世求仕而著称的,甚至作为其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相比较而言,黄老等学派就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了,还有一些经典的吾将曳尾于涂中之语。
庞统微微点头,说道:若以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者,自免于仕途,当为称颂其节,此乃隐士第一。又有战乱而避,所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者,盖去危以图其安,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此亦为隐士者二。以上之辈,皆为可也,亦无可指摘。
最早的隐士,大概都是这两类人。
一个是因为时局更替,比如王莽时期王莽篡位之后,很多人觉得王莽是大逆不道的篡臣,因此他们应该像商代的封臣伯夷、叔齐兄弟一样,选择逃遁山林或隐居民间,而不是出仕做一个贰臣,这是全其秉承的忠义信念,自然是值得称颂的。
另外一个是人的本能,趋利避害,因为战乱,所以隐藏于深山之中,躲避兵灾,也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然光武之时,大肆褒奖,特设擢拔,以至于见名者图其名,见利者图其利……斐潜摇摇头,叹息了一声,说道,而后便是隐士败坏,世人为求名利,假言图谶,妄语神通,宛如「卧冰求鲤」一般……
说到这里,斐潜不由得又是笑了出来,只不过,哈哈,哈哈哈……某倒是真没想到,曹司空竟然……竟然,哈哈哈哈……
庞统也是笑,可谓祸殃池鱼也……
隐士这个锅么,应该是所谓的位面之子刘秀来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