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12章小农经济,不破不立 (3 / 10)

作者:马月猴年 最后更新:2025/7/23 2:08:04
        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虽有万钧之力,亦不能负之以趋。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不劳一人守护。即有兵燹离乱,背井去乡,事定归来,室庐畜聚,一无可问。独此一块土,张姓者仍属张,李姓者仍属李,芟英垦辟,仍为殷实之家……

        那么在这样的思想下,这一块土上的人,还能得到重视么?

        人死光了没事,田还在就成,固步自封也就成为了习惯。

        大汉之初,七国之乱,视之宛如郡国之争,实乃割地自封之害也……斐潜看了看二人,缓缓的说道,七国之内,赋税归于地方,盐铁钱币皆由自出,名为属国,与别国何异?

        如今之局,各地大姓,大建坞堡,宛视之如自守,实则纳佃户,挟民夫,所产所出,皆归其中,盐铁兵刃,皆不他求,若有良机,便是侵吞他处,劫掠地方,此番种种,又与春秋乱战有何分别?

        斐潜说完,庞统和诸葛亮皆默然。

        在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大力推动小农经济的秦国得以国民巩固,并且秦朝每打下一片土地,都是扩张了一份的实力,毕竟不管是赵国还是齐国,都是在华夏领地之内,都是拥有大量耕田,适宜耕作的国度,即便是楚国,也是有大片的鱼米之乡。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没有错,大部分都是正面的效用。

        但是当华夏大一统基本完成,汉代继承了秦朝的遗产之后,猛然间就发现华夏周边的土地似乎不适合耕作,于是乎从这个时刻开始,小农经济的重农思想,就开始慢慢的束缚了华夏民族前进的脚步……

        小农经济没有错,但是小农经济的思想却有很大的问题。

        尤其是当小农经济和宗族勾连起来,成为了封建王朝维护统治的唯一手段的时候,华夏大地主阶级周而复始的兴衰内斗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士族大姓的形成,其实就是在血亲意识和长期定期定居生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种制度一开始不是什么坏事,相反,还有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