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的皇帝,无师自通,反而比他这个开国皇帝亲手培养的太子……更懂用人之道?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狠狠噬咬着朱元璋的心。他放在扶手上的手,无意识地攥紧,指节捏得咯咯作响,手背上青筋虬结。他捻着胡须的手指猛地用力,“啪”一声轻响,竟生生捻断了几根花白的胡须!
奉天殿前,方才因“三杨”功绩而起的赞叹早已消失无踪。空气凝固得如同铅块,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老皇帝身上散发出的那股阴郁、挫败、甚至带着一丝自我怀疑的气息,让阶下的徐达、冯胜等人都低下了头,连呼吸都小心翼翼。那些奋笔疾书的翰林,更是吓得手腕发抖,墨汁滴落污了纸张也浑然不觉。
阳光依旧明媚,却再也照不进朱元璋此刻冰冷幽暗的心底。他看着天幕上“三杨”那沉毅的身影,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激赏,有赞叹,但更多的,是那挥之不去的、如同深渊般的失落与苦涩。
天幕的金光如潮水般流淌,方才“三杨”辅政的煌煌功绩带来的震撼还未完全散去,新的字迹已带着更深沉的谋略气息铺陈开来。这一次,它指向了朝堂上另一股令人心悸的力量——军权!
【内阁之立,其功非止于分担君劳、避免权相。更深一层,在于以制度之力,消解了两大隐患!】
朱元璋浑浊而锐利的目光死死锁住天幕,呼吸都不自觉地放缓了。消解隐患?哪两大?他心头那根名为“权力平衡”的弦,瞬间绷紧到极致。
【其一,杜绝了文臣集团形成牢固派系,乃至诞生王莽式人物之可能】
“王莽……”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眼中寒芒一闪。篡汉逆贼!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警惕!
天幕此言,如同给他喂了一颗定心丸。阁臣们位高却非世袭,今天得宠明日可能失势,相互盯着,像一群关在笼子里的猛虎,再凶也扑不出来篡位!他紧绷的下颌线条终于松弛了一丝,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好!这一条,解了他半生心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