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阴魅来袭老朱恐慌
朱元璋脸上兴奋的红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骤然冷却的苍白。他高大的身躯微微一晃,缓缓地、沉重地坐回了龙椅。方才还炯炯有神的双眼,瞬间蒙上了一层深重的阴霾。
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个名字,此刻像三根烧红的钢针,狠狠扎进了他心底最隐秘、最不愿触碰的角落。他不由自主地,将这三人的身影,与另一组名字重叠在了一起——方孝孺、黄子澄、齐泰!
方孝孺,名声震天响,是建文最倚重的师傅,学问是顶好的,可……迂!太迂了!满口仁义道德,临事却优柔寡断,不通权变!若是让他去调度北征后方?朱元璋心底泛起一阵冰冷的嗤笑。
黄子澄,志气比天高,削藩削藩喊得震天响,可那削藩的方略……简直如同孩童嬉戏!纸上谈兵,志大才疏!若让他参赞军机?朱元璋仿佛看到千军万马因他一句蠢话而葬身沙场的惨景。
齐泰……或许有些小聪明,可格局太小,难当大任!
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和巨大的失落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朱元璋。他精心为标儿乃至孙子挑选的辅佐班底,他寄予厚望的东宫臣僚,在治国安邦、运筹帷幄、经天纬地的真正大才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不堪一击!
难道……难道他朱元璋呕心沥血,亲手为标儿铺设的康庄大道,挑选的“贤臣”,反而成了束缚标儿翅膀的枷锁?
让标儿只能看到那些符合“仁孝”标准的、循规蹈矩的“贤良”,却接触不到杨士奇这样从底层杀出的干才,杨荣这样能文能武的奇才,杨溥这样百折不挠的韧才?
而老四朱棣呢?靖难起兵,如同当年他朱元璋在乱世中白手起家!
在血与火的熔炉里,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中,没有父皇的“精心安排”,反而逼迫他不得不擦亮眼睛,去发掘、去笼络、去倚仗真正能帮他打下江山、坐稳江山的人!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就是他在残酷的丛林法则中淬炼出的真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