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4章 照相 (2 / 13)

作者:狸猫换银子 最后更新:2025/7/10 5:55:12
        整个江南流域的水运船舶,全部都是通过收听这些水位信息,掌握第一手的全流域水位资料。然后据此判断哪条河流可以通航;哪条河流水流特别湍急,需要“高手”掌舵;哪条河流水位过低,要从别的河流绕路;哪条河流水位较浅,在某处可能会触礁……

        如果水位上涨过快,也是由水利厅和地方水利局发出预警信息,并由真正的专家进行“会诊”,给出预判结果,交由上级决策,判断是需要守堤还是分洪。

        比如98年的时候,长江爆发大洪水,眼看水位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线,在最危险的时刻,就是水利部汇聚了全国的几十位水利专家,所有人常驻荆州宾馆,通过不分昼夜的计算,得出“不需要分洪”的结论,供同住在那里的副总决策。

        副总就是以此为依据,扛住了要求分洪的压力,叮嘱子弟兵守牢大堤,堤在人在、堤亡人亡!

        最后除了极個别乡镇因大堤溃口被淹没,整个荆江地区最终得以完整保存,尤其是守住了下游武汉、以及更下游的地区。

        所以说,这些不起眼的一根根水泥柱子,却关系到长江流域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陈凡骑着小母马,跟在杨书记他们后面,一路数着水位尺,将整个卢家湾范围内的河流都巡视了一遍。

        这么长的距离,自然是所有人都骑着马,如果只靠两条腿,一天都不一定能走完。

        在大堤上,一夜之间建起无数哨棚,每隔500米就有一座。

        绝大部分的哨棚都是草棚,几根木桩做支架,墙壁就是草席,稻草就是屋顶,里面一大半的位置堆着麻袋和铁锹,这是随时准备装土堵水用的,剩下的一小半地方,才摆着3张竹床,这便是防汛值守人员睡觉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