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这一行里,不仅要鉴真,更要会鉴假!
很多人以为改开前,并没有什么假古董,如果抱着这种想法进入这一行,那就等着被骗到当裤子吧。
因为造假最鼎盛的时期,并不是在古董市场爆火的90年代,而是在民国时期的20、30年代。
注意了,那个时期只能说是造假最鼎盛的时期,并不代表其他时候就平安无事。
事实上,最早从两宋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末,各方面的造假就没消停过,从衣食住行,到笔墨纸砚,再到各种古玩,丝毫不比后来的科技狠活差。
比如,当年纪晓岚买了一块明朝时期治墨大师罗小华做的墨条,那墨条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回去一用,好家伙,竟然就是一根泥条外面、涂了一层黑色,还体贴地带有一层白霜,看上去特别真。
这还算好的,更离谱的事都有。
他进京赶考的时候,在路上买了几根蜡烛备用,到了寓所准备点上,可灯芯都烧完了,也不见蜡烛化开,掰断一看,竟然又是泥条做的,外面就涂了一层羊脂。
此外他还买到过假烤鸭、假靴子。
追忆南宋都城临安风物的古籍《武林旧事》里面就有记载,“卖买物货,以伪易真,至以纸为衣,铜铅为金银,土木为香药……”。
意思就是:有人脑洞大开,用纸做衣服、用铜冒充黄金、把铅块掺进银锭里、用一般树木冒充檀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