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外语学院,学习的人并不多,满打满算,只有一百四十余人,这还是顾正臣强制安插了一部分人专修外语的结果。
主动报名的可不多,原因很简单,能用上外语的地方,大部分不是什么好地方。
比如蒙古语,你不跑草原上去,没多少实际用的地方,大明与蒙古人面对面的时候,往往都是打仗的时候,总不能眼看着要干架了,扯着嗓子喊一声“乌拉”吧?
还有印加语、玛雅语,这玩意你说在大明学会了有什么前景?
没有。
学会了,就意味着以后要去美洲干活了,绝对有前途,还可能官运亨通,可问题是,猴年马月去美洲不清楚,能不能活着到了美洲不清楚,到了美洲之后能不能回大明不清楚……
顾正臣对现在的结果挺满意的,多点人学习下英格兰语言也好,伊丽莎白是个人才,可不是只懂一门语言,而是两门:
法语、英语。
没办法,英格兰曾被诺曼征服,法语是英格兰宫廷通用语言,法律都是法语写的,但英语并没有消亡,尤其是随着这些年来与法国打仗,英语不再存在于民间,高层也开始放弃法语,捡起英语,虽然目前还没确定英语的主导地位,但也就是十几年的事。
这说明那里的贵族是有语言天赋的,更换语言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就好办了,以后改学汉语相信他们也能接受……
但要做到这一点,大明需要一批精通英语、法语的人。
伊丽莎白,是有那么一点白,而且个子高挑,充满异域风情,作为先生,对学院的一群弟子来说确实是吸引力巨大,谁没年轻过,谁不喜欢美好的事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