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平均每一个职官,能对应二、三十个胥吏。
这个基层公务群体,就像帝国的毛细血管,承担着最基本、也是最繁琐的上传下达的任务。
胥吏掌握着最基础的行政资源,社会地位却很低,不算官、也不能当官。
甚至连财政都不直接列支他们的工资预算。
而是将这笔禄米统一发给地方官员,由职官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雇佣。
所以,理论上,胥吏的雇主不是国家,而是这些官员。
这就给李明他们提供了钻空子的空间——
他将整个“政治委员会”以及下辖的各级分支机构,一股脑儿全部打包,平替了整个平州的胥吏体系。
反正之前的那批官员连同胥吏,几乎全被慕容燕的那把火给燎了,正好留下了空缺。
李明的计划是,从下至上,用“胥吏”彻底架空朝廷派来的官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