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五面,庚一、正释三性不离识。
这一段是说明己三、释违经三性难。这一段分成两科:初、正释三性不离识,二、转释依三性立三无性。今初,先看第一科,正式说明三性不离识,我们看讲义。
己三、释违经三性难(分二:庚一、初正释三性不离识。庚二、转释依三性立三无性。今初。)
庚一、正释三性不离识
若唯有识,何故世尊,处处经中说有三性?
前面的论文是证明了万法唯识的道理,说一切的万法唯独是我们的现前一念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识就没有少法可得。如果这样的道理能够成立,为什么世尊处处在大乘经典当中,说诸法有三性。这个意思就是说,既然诸法有三性,这个三性怎么是由心识所变现呢?是说这个道理。这个地方就解释了:
应知三性亦不离识,所以者何?
事实上佛陀所安立的三性,也是以我们的心识所安立的,不离开我们的心识,是我们的心识的不同性质而安立三性。这以下就正式说明三性的性质,“所以者何?”我们看颂文。
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