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3 / 7)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攀缘六尘的时候,一开始所接触的是本质境,但是它不能受用,它必须把本质境,转换成自己心识这一部分的影像相分,然后就在这个影像相分里面,开始产生很多的“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很多很多的或者是杂染的活动,或者是清净的活动,这些活动又再熏习到阿赖耶识去,变成一个新类的种子,新的功能。等到有因缘再生起新的现行,这个新的现行再活动,又再熏习阿赖耶识,又变成新的种子。如是的“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是这样子的。

        我们看到讲义来,最后一段的总结:“何假外缘,方生分别哉”。意思就是说,这个心识的活动,不一定要有一个真实的外境,才能够产生分别心,就是八识的自己的变现,就能够使令自己分别,自变自缘,不必假借心外的境界才能够生起分别心的,不必。这个地方是解释分别由何难。

        我们这一念分别心的生起,从这个偈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第一方面是由前世的栽培。前世的栽培我们可以分成有四种种类:

        一、根利遮轻。这种人善根非常得强,烦恼的罪业都很淡薄,障碍很淡薄。他一出家以后,一下子就能够上路,乃至于成就圣道。像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出家以后七天就证到阿罗汉果了,这当然都不是今生栽培的,过去生的栽培,根利遮轻。

        二、根利遮重。过去在佛法的善根很强,但是他在五欲所栽培的烦恼也重。这当中也有很多,你像那个毕陵伽婆蹉,慢心很重;像周利槃陀迦,痴心重。但是他们能够不放弃在佛法中的努力,每天修止修观,也能够以这样的善根力量,冲破无始烦恼的遮障。这个是第二类,根利遮重。

        三、根钝遮轻。这一般都是修外道的,外道的修学者在佛法上善根很薄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谈不到什么善根;但是他的烦恼也淡薄,罪业也轻,他也能够修习善法,能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能够从初禅乃至于四禅,但是他在佛法的善根薄弱,终究不能解脱生死。

        四、最糟糕了,根钝遮重。在佛法宿世的栽培善根薄弱,烦恼罪业也重,这种人他生命的活动多数是在三恶道,这个都是过去的栽培。

        从过去生的栽培就是“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每一个人踏进佛门各式各样的差别,这样的差别都不是上帝捏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是怎么有的呢?“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就是你必须要接受你过去生所串习的思想,你必须要接受下来。

        但是这个并不是说不能改变,这怎么办呢?“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就是你今生的努力可以使令有所改变。儒家也讲一句话说,“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说这个“惟狂克念作圣”,本来你一出生烦恼很重;但是你今生能够克念,能够如理作意,以止和观的力量来训练你的心识,来调伏你的心识,你也可以做圣,由狂而变圣。

        当然同样道理,你本来过去生栽培的善根很强,你是一个惟圣——过去善根很强;但是你今生一放逸,放纵自己,懈怠,你不再追求无上菩提了,放弃了这样的一个愿望。这样子“惟圣罔念作狂”,你放纵你的念头,在五欲中尽情的活动,你也会变成一个狂人,也会变成善根薄弱的人。所以今生的努力,就是“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它也有某一部分的影响力,而且可以说是决定的影响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