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你当初那一念供养的心,你缘这个大殿的影像,心境和合,那功德就成就了。功德成就了,这个影像是众生的共业在支持这个大殿,不是你一个人的大殿。你得到你的这一部分的功德,后来被破坏那是众生的共业,你的功德不会被破坏掉。
如果说功德可以被外境破坏,那十方诸佛的施波罗蜜都不成就,十方诸佛生生世世修了很多的寺庙,修了很多供养,结果都破坏掉了。但是佛陀的施波罗蜜是圆满的,这怎么安立呢?宗大师说,这个布施波罗蜜,佛陀布施波罗蜜已经圆满了,但是世间上很多人很贫苦,这怎么说是诸佛的施波罗蜜圆满呢?哦,这个施是约内心安立的,他内心来说施波罗蜜修圆满了,他那个悭贪的心完全消灭了,施波罗蜜圆满了。
如果从外境来安立一切法,三世诸佛没有一个人布施波罗蜜圆满,因为很明显的很多人在贫苦当中。所以我们在看一切法,你要往你的阿赖耶识,从你的心识上去会。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盗戒。“欲乐、加行、究竟”,每一个戒都是这样,你有盗心——意乐;你加行,把这个东西用种种的方便,或者用手、或者是用什么东西去偷;然后举离本处,你把这个扶尺举离本处。这个时候你的盗戒罪业已经成就了,虽然你在晚上的时候把它偷走了,经过一个小时你又放回原处。第二天早上起床看这个东西完全不动,你说从外境来看,它昨天晚上是这样子放,今天早上起来还是这样子放;但是对你来说,已经有一个罪业了。因为你当初的意乐——心中的意乐,还有你心中的影像那个相分,你当初犯盗戒的见分跟相分已经和合,经过这样的和合的造作以后,你那个盗戒已经成就了。虽然外境看起来是没有动过,但是对你来说你已经破戒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识当中,你活在你的心识当中,我在我的心识当中,我们在自己的心识里面造业。你造你的业,我造我的业,各各不相知;一为无量,但是无量为一,还互相有关系;互相有关系,各个造业,你造你的业,我造我的业,是这样子的。我们要了解《唯识学》以后,就会小心了。比如说我们人跟人之间相处,他毁谤你,这个时候你不该毁谤他。因为他毁谤你,他在自己心识的见相二分造业,跟你没关系;但是你要毁谤他的时候,你也造业,两个人都造业。
所以从万法唯识当中我们会知道,要去断除自己恶念的相续,这件事很重要,“破和合识,断相续心”。比如说我们过去,要不了解《唯识学》,看印光大师说在念佛的时候,“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它消灭”。就觉得打打妄想也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那么紧张,要把妄念给消灭掉呢?但是当我们了解唯识以后,就知道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见相和合都是一个业性。每一个刹那刹那的见相二分都是一个业性,这个业性对你来说,对你未来的生命都有决定性。
净土宗很强调转念念佛,就是这个道理。你烦恼活动的时候,烦恼的见分跟烦恼的影像一接触的时候,你要赶快停止下来,因为你未来的刀山油锅就在那个地方念念成就了。这怎么办呢?转念念佛,以佛号来取代你的烦恼,以佛号的见分,还有所缘那个佛号的相分,清净的见相二分的和合来转你的烦恼,“不能转,要它转”。转久了以后,你的生命就会有变化。就是你这个生命本来是应该怎么样的,那个势力就薄弱了,另外一个部分你所栽培净业的势力就强大了。
所以我们了解《唯识学》以后,你就会注意你的起心动念,因为你的每一个见相二分的和合,它对你的生命是有决定的影响力的。当然主要还是见分,以见分为主,这个叫万法唯识,是这个道理。大家有没有问题,这一段?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看戊二、广释万难,广泛地解释外人的问难。分成三段,初、释分别由何难;二、释生死由何难;三、释伪经三性难。这以下有三种的问难,对万法唯识的道理,外人提出了三种问难。看第一段,己一、释分别由何难。
戊二、广释外难(分三:己一、释分别由何难。己二、释生死由何难。己三、释违经三性难。今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