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3 / 8)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答:六道众生,随其业感不同,所禀受之识亦各有不同。

        我们讲过,我们这一念心,你要讲本来面目,那么每一个人都一样,因为它不牵涉业力,你造了罪业、造了善业,它都是如的境界,都是大智慧光明。但是讲八识,这个识它就牵涉到熏习的意思,业力的熏习,业力的熏习召感的果报不同,所以每一个众生的识也各有不同。这以下讲出几种情况:

        如初禅天人,以禅悦为食,故无鼻舌二识。这个初禅的天人他不要段食,他是以禅悦,那种三昧乐为饮食,所以他的生命当中没有鼻识、舌识,他的前五识只有眼耳身三识。不过是这样子,这个初禅是色界,还有颜色,他看起来就像小孩子一样的一个相貌。他没有心识是一回事,他有根。他为了庄严的缘故,还是看起来有鼻子,有这个舌头。但是他那个鼻子和舌头已经没有了别的功能,是一个根而已,但是他的根是有的,这个地方我们要清楚。当然无色界人那就没有业果色了,那所有的色法都不存在了,他欢喜变什么色就是什么色,那是定果色了。

        二禅以上,禅定转深,五识皆离。二禅以上,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寻伺觉观的活动停下来,禅定转深,前五识都不活动了,只有第六、第七、第八。

        无想天人入无想定,前六不行,唯存七八。四禅的无想天入了无想定以后,连第六意识都不活动了,只有微细的第七、第八。所以这个心识也是各式各样,因为它是一个业力熏习而有的识,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业力,就有各式各样心识的差别。因为这个不是本来面目,它是随因缘而有的,就会有差别相。

        这个地方,我们把它翻到讲义来。到目前为止,我们解释了讲义第二十一面。说怎么知道依识所变的假说我法,是非别实有呢?怎么知道我相、法相不存在呢?“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我们解释到这个地方,把前半段的偈颂解释了。是由于八识的自体分,它生起一种作用以后叫转变,转变成见、相二分,就产生了分别的见分和所分别的相分,一切法就是这样出现的。当然这当中会转变,就是有业力在支持,是阿赖耶识有业力在支持。

        我们再看第二段:“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看讲义二十二面,看第三段:“离此见相二分,则彼实我实法决定皆无,是故一切无不唯识。”这一切法离开了见分和相分,这个真实的我相法相是决定不存在的。因为你只要讲出一个我相法相,它一定属于见分、相分里面。所以说一切法没有离开识,唯独是识所变现。就是说我们要摄用归体,万法唯识;如果我们依体起用,就是唯识万法,一念心识开出万法。这一念心开出万法,有五种的法。摄用归体是万法唯识,依体起用是唯识万法。这万法有哪几种呢?

        第一个,心王有八个,它是自体唯识,就是唯识的自体;心所有法五十一个,是相应唯识,它是心王所相应;色法十一个,是所变影像唯识,它是所变现的影像的唯识;不相应行有二十四个,即以分位唯识。无为有六,即实性唯识,就是唯识的真实体性是无为。这第五个无为是唯识性,前面四个是唯识相,这个相就是有因缘作用的,有杂染的相貌、有清净的相貌。

        唯识相我们也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这唯识的意思,就是心王、心所这个自体唯识、相应唯识,它是属于有分别识,是属于识里面有分别功能的这一部分。那么所变影像唯识和分位唯识是无分别识,是识里面没有分别功能的,它也是识的一部分,但是它没有分别。它是属于影像、分位安立的,它不离开识,但是它的识里面是属于无分别的这一部分,叫无分别识。这个地方就是从唯识万法开出了五法,这五个法都是约你一念心识所安立的。

        万法唯识的思想,的确跟我们平常的思考模式是有一点相违背。我们凡夫的心情认为我们眼睛所见到的,耳朵所听到都是有真实性的,都是有独立体性的,都不是我们的心识所表现出来,都是外在的境界给我的。我们就不会想要去调整自己的心识,因为它跟我的心识没关系,这个法是从外面生起的,它自己能够生起他的体性,我再怎么改变我的心识,它也不能改变,我们凡夫的心情是这样子。但是佛法的意思说不对,这一切法完全是你的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识,这个法就不能存在。

        上学期有一个居士,他去供养埔里一个道场盖大殿,供养很多钱,结果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把他所供养的那个大殿完全破坏掉了。他心中很痛啊,非常后悔,他说我当初不应该把钱供养在这个大殿,我要供养其它大殿不是很好吗?其它大殿没有破坏,后悔,他认为他的功德因为地震破坏掉了。我说:是的,你的功德因为地震而破坏。但是破坏你的不是地震,是你的后悔,你那一念悔心把你的功德给破坏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