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6 / 9)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关于这一点看附表第十四,我们根据《成唯识论》把第六意识的一个起灭分位做一个解释。附表第十四,先解释标题。这个起指的是第六意识的现行叫起,它生起了“了境”的功能;这个灭就是指的不起现行,叫灭;这个分位指的是它的差别情况,什么情况起现行,什么时候不起现行,它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情况,这叫分位。这当中分成两类:第一个就是前五识,第二个就第六意识。先看前五识。

        附表十四——起灭分位门

        前五识——前五识须待多缘和合,方得现起,故由生缘之具足不具足,或一识乃至五识同时并起,或不并起。如波涛依水,或一浪起,或多浪起。是中前五识或一或多现起,第六意识必随之俱起。

        “前五识须待多缘和合,方得现起,故由生缘之具足不具足,或一识乃至五识同时并起,或不并起。如波涛依水,或一浪起,或多浪起。”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这个了别性,它有时候是一个生起、有时候两个生起、有时候三个生起、有时候五个都生起;有时候前一刹那一个生起、第二刹那两个生起、第三刹那五个生起,就是有各式各样的因缘,就有各式各样的情况会出现。

        就象这个大海当中,一个风吹过来一个波浪,两个风吹过来两个波浪,三个风三个波浪,乃至五个风吹过来五个波浪,就是说这个波浪的生起要靠风的因缘具不具足。“是中前五识或一或多现起,第六意识必随之俱起。”前五识的了别性,第一刹那活动的时候,假设第二刹那没有得到第六意识的资助,那就要消灭,所以它一定要以第六意识当分别依,当增上缘。这个是讲前五识一个起灭分位的情况。看第六意识。

        第六意识——第六识以其与寻伺相应故,自能思虑不藉他引故,藉缘少故,现行时多,惟除“五无心位”外,馀一切时常现起。

        第六意识的特色,它有三个。一、“与寻伺相应故”,这个地方重要。因为前五识只能够随外门而转,它自己不能够生起名言的分别;第六意识能够随外门转,它也能够随内门而转,不必靠前五识的这些色声香味触的境界,它也能够依止第六意识的名言创造出所缘境,然后自己在那个所缘境里面,或者是寻、或者是伺,或者伺、或者寻,在那个地方觉观,这是主要的因素。

        “自能思虑不藉他引故”,那么它有这所缘境以后,就能做种种的计度分别,它不一定要靠前五识的帮忙。“藉缘少故”,第六意识也不要空间,也不要光明,很多因缘都不需要,因为它顺随内门而转,外面环境怎么变化,第六意识照样活动,所以现行时多。但是“惟除五无心位,余一切时常现起”。这五无心位,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一、无想天——谓修彼定,以厌患麤想之力,生彼天中;违不恒行心及心所,想灭为首,名“无想天”。

        这个无想天是怎么回事呢?它的因地就是以厌患粗想之力而修定。就是外道他感到第六意识这个想,这个名言的分别,扰动他的内心,使令他心不安。他不知道扰动的根源是无明——是我,他不知道;他认为是有想、有名言分别,所以我就苦恼。怎么办呢?厌患粗想之力,修无想的加行,这个“想”一生起来就把它舍掉,有想就舍。慢慢慢慢,当然这当中他要思惟想的过患,说这个想是怎么回事啊?这个想的分别,就像我们身上长这个疮一样,流脓流血,如疮、如痈、如疽。这个想在我们第六意识心王活动,就像这个疮一样,有种种的过患,就是呵责这个想,放弃这个想。那么一次一次地这样作意以后呢,哦,就把这个想给停下来;停下来死掉以后,就到这个四禅天去了。

        在四禅天的无想天里面是什么境界呢?“违不恒行心及心所,想灭为首,名无想天”。这个四禅天的高深禅定,暂时把前六识的不恒行心王和相应心所都停下来。因为他刚开始修习禅定的时候的作意,是厌患粗想之力,是以灭这个想为下手,所以安立做无想天。无想天的果报五百劫,前半劫灭,后半劫生。前半劫还有分别,半劫过后就消失了;要出定的时候,后半劫又生起来,无想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