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5 / 7)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那么我们这样的思想,使令在佛法的修行当中就进进退退,退退进进,你很难推翻无始劫来控制你的魔王,你很难推翻。你永远要受它的控制,烦恼要你去做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做,为什么?因为它如此地真实,如此地坚固,具有主宰性,我无量劫都听它的招呼,我怎么敢推翻它呢?它要我去做这件事情,我只好去做了。我们一般的凡夫是这样的心情。

        但是佛陀是要我们,你不应该这样认为说烦恼是真实坚固的,应该很冷静地依智慧来观察,烦恼的真实相是什么?这当中有两个观法:一个是性空观,“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你马上就能够看到你这念烦恼的本性是毕竟空;或者从观心无常,从无常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它不是过去,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这一念心是刹那刹那不住。你也可以观察到这念心是觅之了不可得。

        如果我们修行过程当中,你能够有一次的经验,有一次。就是你的烦恼活动的时候,当然这个烦恼先不要太厉害,有一点烦恼活动。这个时候你回光返照,观察我为什么会起烦恼?我为什么会有贪烦恼?这个染着的心是怎么生起的?哦,原来这当中的背后有一个老板,有一个“我”在推动。因为这个爱,为什么会有爱的冲动呢?因为有一个我,爱着这个我,要满足这个我,所以必须去爱。

        然后你再继续去观察到,这个“我”在哪里呢?我们所认为这个我在哪里呢?在身外、在身内、在身中,是过去、现在、未来?当你很冷静的观察到,不管从时间、从空间来观察,这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是不存在的时候,你的心很快就寂静下来。寂静下来以后,你有这么一次的经验,下次烦恼再活动的时候,你会发觉烦恼对你的影响力,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强大势力,不是。你会知道它只是如梦如幻的一种作用而已。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般若波罗蜜,这种智慧宝剑非常重要。

        好,我们看蕅益大师的结论:

        生即无生,终无自性。自性即无,他性何有。自他既无,岂有共性。有尚叵得,况无因生。

        这个地方就把前面的“觅心了不可得”,或者是性空观、或者是无常观,把它做一个总结。说这个“生”,当然佛法讲生,它是从因缘和合而出现,安立做生。既然是因缘和合,它的本性事实上是无生,所以终无自性。既然它连自性都没有,他性何有?自他既无,岂有共性。有尚叵得,况无因生。有因缘生都不得建立了,何况是无因缘的自然生呢?这个地方就是要我们去回观返照,我们这一念心的本来面目,原来它是毕竟空、无我我所。

        我们看总结。如此研观,勿令休息,解种熏发,惑种自消。

        ——《观心法要》——

        蕅益大师最后结劝,说我们对这样的一种性空观,或者你欢喜用无常观。比较理性的人欢喜用性空观;或者我们智慧比较差一点,或者我们承认自己是钝根人,就用无常,从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时段来观它,也可以达到无生。如此地去观察这一念心,勿令休息,每天不断的定课,今天观,明天观;慢慢慢慢,解种熏发,这种闻思的智慧种子慢慢慢慢地开花,这些烦恼的种子慢慢慢就能够消失掉,光明慢慢地增长,黑暗慢慢地破除。观一切法空,这个般若波罗蜜,是三乘的圣人所共同修学的一个圣道法门。我们看一个偈颂,来把这个观念再它说一下。

        古德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一念心,全体即法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