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6 / 7)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圣教法相]:圣教假说的法相是蕴、处、界。这个是佛陀的大智慧,他能够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个都是有体施设假。的确在依他起性的角度,是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而安立的,但是这些安立都不离开心识,所以叫“有体施设假”。

        这个是简别世间所说的法相跟圣教说的法相的不同。所以讲“有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这个意思就是说,世间的假说,是依止遍计执安立我相法相;圣教的假说,是依止依他起性的因缘而安立。各式各样的安立,就有各式各样的名言,也就有各式各样的相貌在我们心中出现。当然我们假设随顺世间的名言,那就越来越颠倒了,世间的名言会引生我们趋向于颠倒的境界。因为它会加重你的我执和法执,你跟着它的名言转,很容易加重你的我执法执。但是我们要随顺圣教的名言,它能够引导我们趋向于涅槃。所以这两个安立不一样,这是个大意。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说明。

        外人问意,以为既唯有识,别无实我、实法,何故世间及诸圣教仍说有我、法耶?颂中以假说二字,释彼说有二字之疑。

        这个外道问难是说,既然一切法唯独是心识的作用,离开这一念心识没有真实的自我,没真实的我法,因为我、法都是心所变,离开了心,没有我和法。那么为什么世间和圣教都说有我和法呢?问难。天亲菩萨的颂文意思说,“由假说我法”,以假说两个字来解释“有”的疑惑,这个“有”是假说。当然,世间的假说是依止情执假说;圣教的假说是依止智慧而假设安立,这个地方有不同。就是说一个是依止情执而安立,一个是依止智慧而安立,所以讲假说。

        问意:谓无则不宜说。答意:谓虽说,但是假。

        我们凡夫的思想是这样,凡夫的思想是对立的,要么就是有,要么就完全没有。那么既然没有,既然一切法离开了心识不存在,那你就什么都不能说。就是我们凡夫的心情是很偏激,要么就是真实有,要么就全部都没有。但是论主他不是这个意思,“虽说”,虽然假设名言,但是都是假。都是假设安立的,一个是无体随情假,一个是有体施设假。就是虽然没有,但是从因缘的角度不妨安立一个假有。

        问意:谓说有,不应无。答意:谓非有,但假说也。

        意思就是如果“有”,就不应该说“没有”,既然因缘有,就不应该说没有。那回答是说,谓非有,但是假说。它不是“有”,不是真实有,但是它是依他起性上假设安立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一切法毕竟空,但是也不妨碍安立如梦如幻的我相和法相,不妨碍。

        既无实我实法,但是由于假说,所以随情施设,妄有种种相转。

        既然从我们的本性观察,实我、实法是不可得;但是在圣教的角度,为了引导我们趋向于涅槃,必须要随顺我们的思考模式而假设,所以随情施设,才有各式各样的妄有的相貌出现。这个意思是说,从所变相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一切的相貌,所变的相貌分成两类:一个是人我相,一个是法我相。这个人我相是有情的,有情识的,这方面叫人我相,不管是凡夫、不管是圣人,就是一个有情识的叫做人我相,这是能受用的我。其它的叫法,没有情识的叫法我相,我们可以把所变现的法分成人我相和法我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