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我们必须有一个心理准备,站在一个修净土的人来说,我们所有修行的目的是达到临终的正念,临终的时候要把正念提起来,以念力来带动业力,跟弥陀感应道交。而不幸的是,我们临命终一定不是在顺境当中,一定不是在顺境当中,您的色身败坏,甚至于可能在加护病房,全身插满了管子,您的色身败坏,您内心当中真妄交攻,那是一个乱心位,散乱不安。您临命终是在这个时候提起正念的,不是在心平气和中提起正念的,是在一种内忧外患的扰动状态,您一定要把正念提起来,所以您平常一定是在逆境中历练起来,临终才有可能升起一个这样坚固的正念。所以说,我们对于逆境把它当善知识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刚好是您一个历练的对象。
第三个:痴。于诸事理,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这个痴的所缘境有事相和理体,对于这种诸法的事跟理生起迷暗,迷惑暗钝。这个事理它在《瑜伽师地论》讲到两个,一个对事相的迷惑,这个叫做“异熟果愚”,异熟果的意思就是:您不知道世间是有因果的,您不知道世间是有一定的轨则,善业引生可乐果报,罪业引生不可乐果报,您对于这样的道理愚痴了,这叫“异熟果愚”。在理体上的疑呢,就是对我空、法空的真理的疑,叫做“真实义愚”,对于真实义理的疑惑,这两种。不过,当然是“异熟果愚”是最严重的。我们执着有一个我,身心业果还能够保住人天果报,这“异熟果愚”多分到三恶道去了。这愚痴是两种,“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因为我们没有看到真实相,就很容易生起杂染的业行,这是它的过失。
这个愚痴在《俱舍论》上说有两个因缘,第一个就是有谤法的因缘,就是我们前生或者今生,有人在演说佛法,您内心当中以瞋心来毁谤,您说这个法不是佛说的,或者您说您们这些讲经的法师,都只是在文字相上认识而已,毁谤法的流通,这是谤法的因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您过去有卖酒或***的因缘,您把酒跟毒药卖给别人,这也会使令您有愚痴的因缘。就《俱舍论》讲到这两个,两个因缘使令一个人愚痴。这愚痴当然要多忏悔,有些人他听闻佛法一听就明白,有些人法师讲了很久很久,他还是听不懂,这就是您有障碍。有障碍没关系,一切法因缘生,我们真实的忏悔,我们可能有谤法的因缘,或者是有***的因缘,我们真实的忏悔,一方面多听闻佛法,如理思维,它会改变。这是第三个,“痴”。第四个是:
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
这个慢是恃己于他,这个己当然是指您自己有功德,仗恃自己的功德或者您是持戒庄严,或者您福报广大,您这个人福报大,很多居士供养您。或者是您种姓高贵,种姓高贵是过去的名词,以现在话就是您学历很高…等等,总之,这个慢心的人就是:您自己有功德,对于其他的有情,您生起高举,在一切的有情当中,您把自己提高了。这个时候,“能障不慢,生苦为业”。障碍不慢的善根,引生种种的苦恼,因为您的高慢,高慢了以后很难接受别人的劝谏,您的过失不能改,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您自己造业,您自己要去承担果报的,所以您一直苦恼。
这个慢心我们在对治的时候也要小心,因为慢和贪瞋的烦恼不一样,贪瞋的烦恼是粗重的,这个慢是很微细的,乃至于能入禅定的人都有慢心,这个慢不障碍禅定,贪瞋烦恼都还障碍禅定。这个慢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有功德才慢的,所以初学者不容易生起慢,因为初学者他来到三宝境界,多分都是没有什么资粮,刚开始都是在世间上放逸,受到苦恼了,来到三宝的境界。刚开始初学者他自卑感很重,没什么慢心,这个慢心都是老参,因为他有功德他才会慢,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这个慢心的过失。
中国古人讲一句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就是说当您慢的时候,表示您的功德开始在折损,如果您站在谦卑的地位,您的功德是不断在增长。中国文化当中,易经是引导人趋吉避凶的。它讲到两个重点,第一个:“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就是您要趋吉避凶,您要离苦得乐,第一个您要断恶修善;第二个就是要您谦,“谦受益、满招损”;所以易经我们可以依两句话来总持,就这两句话,第一个:“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第二句话就是“谦受益、满招损”,这两句话总持易经的所有要义,所以我们的慢心的确是要对治。
对治慢,从对治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他的身体是“恃己于他”,您仗持您的功德,但是如果我们理性一点观察,其实我们有功德,我们还有很多的过失。如果我们一个人冷静的想一想,我们的身口意还有很多很多的过失。您为什么会生起慢呢?因为您都没有想到您的过失,所以我们应该要像印光大师所说的:“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观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就是说我们经常想到自己很多的过失,您不敢生起慢心,您经常想到别人很多功德,您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所不足呀!自己还差很多,这是一个方法,当然,这个也不能想的太厉害,太厉害就变成自卑感。
所以说,对治法门还是要有根本法门。修无我观是最好的,这个无我观就是说,不管您功德再大,总之,在整个五蕴身心当中没有一个我。没有我,您就没有我相、人相的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高举,所以您功德再大,您不容易起慢。那当然是最根本的方法,修无我观是最根本的方法。在对治上,您可以多思维自己的过失,这个很容易就可以思维的出来,也可以对治慢。第五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