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上山采的野韭菜,也是用这东西碾压加工成韭花酱的。
在两统之前,四九城里粮店的老板要么用电,要么用牲畜拖动大碾,已经淘汰了这种石碾,而城里百姓也习惯了买着吃的日子,所以石碾子就慢慢都淘汰到了农村。
这就如同几十年后,农村的磨盘又回到了城里,作为公园里的铺路石一样,归根结底都是被时代淘汰的废物再利用。
唐植桐没有在城内转悠,直接蹬着自行车经东便门,沿着建国门外大街拐进西大望,奔着蔁子坑而去。
蔁子坑有个张老三,年初的时候,跟唐植桐换过香椿芽。
唐植桐想的很清楚,眼下大家都困难,碾子基本每个村都有,既然自己这次需要,当然是紧着认识的人换,反正张老三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唐植桐只知道张老汉住蔁子坑,但不知道他家住哪,不过知道他家有棵香椿树。
尽管此时香椿干枯枯的没有树叶,但不妨碍唐植桐能认出这种树。
大冬天的,村里的路上没有人,广播电台的动静从大喇叭里转播出来,在村里的天空中飘荡着。
唐植桐找了户家里有香椿的人家,敲响了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