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说,要放弃飞机。”梅津美治郎冷冷地看着他,“一架重型轰炸机所消耗的资源,足以制造三到四辆中型坦克。我们把航空兵的口粮断掉,全力哺育陆军这头猛兽。以满洲和朝鲜的工业基础,加上从国内调拨的资源,半年!只要半年时间,我们就能凑出这支钢铁大军!”
“至于坦克的性能,”他补充道,“我们不需要造出比他更先进的坦克。我们只需要一种东西——可靠、易于生产、火炮口径足够对他的坦克造成威胁。哪怕三辆换他一辆,只要我们数量够多,胜利就一定是我们的!”
这番“以量取胜”的理论,简单粗暴,却又充满了诱惑力。
东条阴鸡沉默了。他在脑中飞快地盘算着。
放弃天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如果能换来一支足以碾压刘文锋的陆军,这笔买卖……似乎可以做。
“第二个数字呢?“他问道。
梅津美治郎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
“十万支。我们需要至少十万支自动枪械。冲锋枪也好,自动步枪也罢,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从德国买也好,自己仿制也罢,半年之内,我要让关东军至少一半的步兵班,都拥有持续性的自动火力。”
“刘文锋的士兵,为什么一个人能压制我们一个班?就是因为他们人手一支那种叫‘9⑤式’的步枪。我们的三八式步枪,在精度和射程上或许不差,但在火力持续性上,被对方碾压得体无完肤。我们必须用同样的弹雨,去回敬他们!”
如果说“一万辆坦克”只是让众人震惊,那“十万支自动步卸”,则让他们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这已经不是在改良战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