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素来骄横,此番南下,来势汹汹啊!”
“津门危矣!刘文锋能否守住津门?”
从陪都渝城,到沦陷区各大城市,再到岩安的窑洞,茶馆酒肆,街头巷尾,报纸电台,到处都在议论着即将到来的津门之战。
有人忧心忡忡,认为刘文锋虽然骁勇,其部虽然善战,但津门毕竟孤悬敌后,三面受敌。
面对二十万如狼似虎的关东军,再加上华北方面军残余力量的策应,刘文锋这点兵力,恐怕是凶多吉少。
“刘文锋虽有海陆空三军,但海军初建,规模尚小,空军战机数量亦有限。陆军主力在北平一战虽歼敌不少,自身亦有损伤。此次面对关东军倾巢而出,怕是独木难支啊!”
“是啊,津门不比北平,北平尚有内城可守。津门虽是港口,但防御纵深不足。一旦被日军重兵围困,海上补给再被日军海军封锁,那就是瓮中之鳖了。”
“我看刘文锋未必会死守津门。此人向来狡诈,见势不妙,效仿北平故技,撤回晴岛,依托海军,也未可知。”
这种论调,在国府控制区内,颇有市场。
毕竟,在他们看来,刘文锋再强,也只是一个地方军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