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朱瀚沉思片刻,决定亲自前往东宫,与朱标商议此事。他站起身,对侍从吩咐道:“备马,本王要去东宫。”
不久,朱瀚便抵达了东宫。朱标正在书房内审阅奏章,见朱瀚到来,连忙起身相迎:“瀚王叔,您怎么来了?可是有要事相商?”
朱瀚点了点头,面色凝重地将吏部侍郎李大人所报之事详细告知朱标。朱标听后,也是一脸怒色:“这些蛀虫,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瀚王叔放心,标儿定当全力支持您的调查,严惩不贷!”
朱瀚微微点头,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忧虑:“标儿,此事非同小可,必须谨慎处理。我们不仅要查清事实,更要借此机会,整顿地方吏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朱标沉声道:“瀚王叔所言极是。标儿以为,我们可以设立一个专项调查组,由忠诚可靠之人组成,专门负责此事。同时,加强地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确保他们廉洁奉公。”
朱瀚赞许地点了点头:“此计甚妙。不过,调查组的人选需慎重考虑,必须确保他们公正无私,不受任何干扰。”
朱标思索片刻,提议道:“瀚王叔,我们可从都察院与大理寺挑选精英,他们经验丰富,且对朝中贪腐深恶痛绝,定能胜任此任。”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主意,你即刻着手安排,务必确保调查组迅速成立并投入工作。”
朱标躬身应命,随即又问道:“瀚王叔,关于科举改革之事,进展如何?”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期待:“科举改革正稳步推进。李慕白提出的实务考察方案已得到广泛认可,目前正在细化实施细节。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监考与阅卷的公正性保障,力求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瀚王叔与诸位幕僚功不可没。科举乃国家根本,关乎大明未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两人正谈论间,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有紧急公文自北方边关传来,请二位殿下速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