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瀚王叔考虑周全,标儿受教了。只是,复审小组的设立,人选上可有何讲究?”
朱瀚微微一笑,解释道:“复审小组的人选至关重要,需挑选那些经验丰富、公正无私、学识渊博的考官担任。他们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更需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公正的立场,以确保复审结果的权威性。”
“瀚王叔言之有理。”朱标点头赞同,“只是,阅卷过程中,若遇到考生观点新颖却与主流不符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朱瀚沉吟片刻,语气坚定:“科举考试,本就是为了选拔具有创新思维和独到见解的人才。对于此类考生,我们不应轻易否定,而应仔细甄别其观点的合理性与价值。若确属真知灼见,自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释然:“瀚王叔所言,让标儿茅塞顿开。科举之目的,在于选拔人才,而非禁锢思想。我们确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给予每位考生展现才华的机会。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数日已过。随着最后一份试卷的审阅完毕,阅卷工作也接近尾声。朱瀚与朱标召集众考官,共同商讨最终排名与录取名单。
随着阅卷工作的深入,室内愈发显得安静而紧张。朱瀚与朱标不时交流意见,对阅卷标准、复审流程等细节进行反复讨论与确认。
每一份试卷背后,都是一个年轻学子的梦想与未来,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终于,经过数日的紧张工作,阅卷工作圆满结束。朱瀚与朱标召集众考官,共同商讨并确定了最终录取名单。
随着会试阅卷工作的圆满结束,入选的贡士们即将迎来更为严峻的考验——殿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