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答道:“殿下,人选之事需慎重考虑。臣以为,都察院之职,需清廉正直、不畏强权之士担任。臣弟心中已有几位人选,皆是朝中素有清名之臣,可堪此重任。”
朱棣也附和道:“瀚王叔所言极是,人选确需精挑细选。臣弟亦有几位人选,愿与瀚王叔共议,确保都察院之成立,能真正起到监察百官、肃清贪腐之效。”
太子朱标闻言,面露喜色:“二位既有成算,孤便放心了。此事便交由二位全权负责,孤只盼能早日见到成效。”
朱瀚与朱棣同时躬身行礼,应承下来。朱瀚继续说道:“殿下放心,臣与棣王殿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只是,都察院虽能监察百官,但朝中贪腐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可除。臣以为,还需从制度上着手,从根本上杜绝贪腐之源。”
朱棣点头赞同:“瀚王叔所言极是,制度之根本,在于赏罚分明。臣弟建议,应加大对贪腐官员的惩处力度,同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清廉自守之臣。”
太子朱标听得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赞赏之色:“二位高见,孤受益匪浅。孤欲在朝中推行此法,不知二位可有具体实施之策?”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殿下,具体实施之策需细细筹谋。臣以为,可先从修订律法入手,明确贪腐之罪,加重刑罚。同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审核官员财产申报,确保每一笔账目清晰可查。”
朱棣补充道:“此外,臣弟还建议,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定期派遣钦差大臣巡视各地,严查贪腐行为。同时,鼓励百姓举报贪腐,对举报属实者给与奖励。”
太子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抹亮色,他站起身来,在书房内缓缓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二位之策,实乃治本之道。孤欲将这些建议整理成折子,呈于父皇御览,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朱瀚与朱棣对视一眼,皆点头赞同。朱瀚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英明,此举既能彰显殿下对朝中贪腐之重视,又能集思广益,共谋良策。臣弟以为,当速速整理上奏。”
朱棣亦附和道:“瀚王叔所言极是,殿下此举,定能得陛下嘉许。臣弟愿助瀚王叔一力,共同起草此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