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众人闻言,皆是精神一振,目光更加聚焦。
赵参军沉思片刻,率先开口:“王爷,朱棣此举,看似示弱,实则暗藏玄机。我们需更加警惕,以防他暗中调兵遣将,或是利用这段时间收买人心,巩固势力。”
李先生点头附和:“不错,朱棣此人狡诈多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情报工作必须加倍努力,务必掌握他的每一个动向。”
朱瀚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深思:“赵参军、李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搜集证据,加强舆论攻势;另一方面,也要防备朱棣的反击。”
这时,武将刘都督站了出来,声音洪亮:“王爷,末将以为,我们可在宫中及京畿重地加强戒备,同时派遣精锐斥候,密切监视朱棣的府邸及其党羽的动向。一旦有变,可立即采取行动。”
朱瀚赞许地看了刘都督一眼,道:“刘都督此计甚妙。不过,行动务必隐秘且迅速,不可打草惊蛇。”
正商议间,一名侍从匆匆步入书房,神色紧张地禀报道:“王爷,宫中来报,朱棣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似乎赢得了部分朝臣的同情与支持。”
此言一出,书房内顿时一片寂静。朱瀚眉头紧锁,片刻后沉声道:“看来,朱棣果然在利用示弱之计,收买人心。我们必须加快行动,不能让他的计谋得逞。”
赵参军提议道:“王爷,我们可加大舆论攻势,让清流之士撰写更多揭露朱棣罪行的文章,在民间广泛传播。同时,联络那些对朱棣不满的朝臣,共同声讨其罪行。”
李先生补充道:“此外,我们还可利用民间力量,组织一些示威游行,让百姓亲眼看到朱棣的真面目,形成更大的舆论压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