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刘庭松便召集了几名士子和地方官吏,在县衙中布置此次田亩清点的具体方案。他手执竹简,沉声说道:“殿下有令,此次田亩清点务必公开透明,凡涉及农田丈量的过程,须广邀百姓监督,切忌暗箱操作。否则,后果自负。”
一名地方官吏有些犹豫,迟疑道:“刘大人,此事虽是好意,但百姓若不懂田亩之事,参与监督岂不是徒增混乱?”
刘庭松目光一冷,语气却不失从容:“正因如此,才需要公开透明。百姓不懂不要紧,我们可以事先向他们说明规则,解释政策。不做此事,反而让谣言继续发酵,岂非更糟?”
另一位年轻的士子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刘大人,若是士绅不配合,甚至带头煽动百姓,该当如何应对?”
刘庭松轻声一笑,目光中却透着笃定:“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要做的,是用行动争取更多支持,让那些反对者无法站稳脚跟。记住,民心才是关键。”
众人点头应是,随后开始分配具体任务。一名士子负责组织丈量队伍,另一人则负责与村中的耆老沟通,确保监督流程顺利展开。不久后,一队由士子、农户和地方耆老组成的丈量小组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到了田间,百姓们围成一圈,眼中透着疑惑与不安。一个上了年纪的农夫壮着胆子问道:“刘大人,您是真要让我们亲眼看着丈量吗?以前可是从来没这样的事。”
刘庭松上前一步,语气温和:“大爷,正因为以前没有,我们才更要改过来。此事关乎大家的田产,本官希望能做到公正公开,您老看着我们做,不仅是监督,也是见证。”
那农夫低头想了想,点了点头:“既然大人都这么说了,俺就信您一次。”
丈量过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士绅们虽不满,却碍于百姓围观,只能作罢。而刘庭松不时巡视,确保每一寸田地的记录都分毫不差。渐渐地,围观的百姓从一开始的质疑,变成了默默点头。
一个青年农夫凑上前来,试探着问:“刘大人,这真能记准吗?俺以前总听说,丈量田亩都是糊弄事,没想到今天还能让咱们看着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