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县衙大堂内,乡绅士绅齐聚,纷纷拱手见礼。
李县令满面堆笑,躬身说道:“殿下,王爷,今日请各位乡绅前来,正是想请诸位共同商讨,如何将丈田之事做得更细、更实,确保百姓安心,朝廷放心。”
朱瀚端坐于上,神色沉稳,缓缓道:“李大人所言甚是,今日之事,旨在问策于民。各位若有良策,尽可直言。”
人群中,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上前拱手,声音浑厚:“回禀殿下,草民以为,丈田之事,关键在于透明。若能将每户丈量之数公示于乡中,村里人皆可查看对比,如此既可减少误差,也能杜绝以权谋私。”
朱标闻言,微微一笑,点头道:“老丈此言极是,公开透明,方能取信于民。”他转向李县令,目光凌厉:“李大人,这公示之事,贵县可曾考虑过?”
李县令忙不迭地点头:“殿下,微臣已着手安排,定会在丈天后张榜示众。”
朱瀚微微一笑,语气平和而不失威严:“很好。然则,公示之后,若有异议,如何处置?”
李县令脸色微变,连忙说道:“殿下放心,微臣定会设立申诉之处,百姓若有异议,随时可申诉查验。”
朱瀚微微颔首,环视在场众人,缓缓说道:“今日之事,并非只为昌平一县,朝廷希望推行于天下,故此,需要诸位乡绅群策群力,共同为百姓谋福。”
一名年轻的书生上前,拱手说道:“殿下,若要推广天下,光靠官府之力恐难以周全,何不选用乡间学堂的生员,让他们协助丈田,兼作记录,如此既可培养人才,又可确保公允。”
朱标听罢,笑道:“好!此计甚妙。读书人本就应关心民生,若能让他们参与其中,百姓亦能信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