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位年轻的幕僚插话道:“殿下,微臣以为,与其被动防范,不如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展现太子的仁德与智慧,赢得更多朝臣和百姓的支持。”
朱标眼前一亮,赞许道:“此言有理,我们确实需要更多主动出击的机会。李先生,你可有良策?”
李先生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何不借此机会,提议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国泰民安,同时邀请朝中重臣及地方官员参加。借此机会,太子殿下不仅可以展现其仁德,还能与各方势力增进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朱标闻言,心中一动,觉得这确实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此计甚妙,既能彰显父皇与太子的仁德,又能加强朝臣之间的联系。李先生,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筹备,务必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李先生躬身领命,正欲退下,朱标又叫住了他:“还有一事需注意,此次活动需特别邀请燕王朱棣参加,我要看看他究竟有何打算。”
李先生点头应承,心中暗自思量,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数日后,盛大的祭祀活动在京城举行。朱标与朱瀚并肩立于祭坛之上,望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既感自豪又觉责任重大。
燕王朱棣身着华丽盔甲,骑着高头大马缓缓步入会场,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与朱标、朱瀚点头示意,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几分不易察觉的挑衅。
祭祀仪式结束后,朱标特意邀请众臣前往东宫赴宴。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热烈。朱标与朝臣们谈笑风生,不时询问地方治理之事,展现出其亲民与务实的一面。
朱棣坐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暗自盘算。朱标此举意在拉拢人心,自己绝不能坐视不理。
酒过三巡,朱棣突然站起身,举杯向朱标敬酒:“太子殿下仁德广布,此次赈灾之举更是深得民心。臣弟敬殿下一杯,愿大明江山永固,殿下千秋万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